為深入推進生命教育與生態(tài)文明教育啟迪青少年對自然保護的關注與責任感。9月11日,成都動物園在成都市雙水小學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探索生命守護者:野生動物救護科普課堂”
本次活動旨在向中小學生揭開現(xiàn)代動物園及國家公園在野生動物救護、保育科研領域的“隱藏使命”,通過真實的生命故事與實用的科學指南,引導學生理解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性,并掌握關愛野生動物的正確方式。通過沉浸式學習體驗,帶領同學們踏上一條融合科學、責任與生命關懷的奇妙旅程。
活動伊始,學生與科普老師通過觀看線上直播,一同踏上探索生命守護的旅程。學生們知道了現(xiàn)代動物園早已不僅是“展示”動物的窗口,而是延伸至保護教育、物種保育、科學研究和野生動物救護四大使命。國家公園作為“物種基因庫”,則是生態(tài)保護的最前線。 楊老師還給同學們分享了川金絲猴“Lucky”被救護的故事,通過影像和講解,深入動物園內不為人知的“生命急診室”——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也理解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中發(fā)揮的關鍵作用。
主講人楊老師通過多個發(fā)生在動物園、大熊貓國家公園及合作救護中心的真實案例,講述了許多動物從受傷到康復、最終回歸自然的動人故事。影像中那些重獲新生的眼神,深深觸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同學。
最受期待的 “問答互動環(huán)節(jié)” 準時開啟。科普老師耐心地一一解答,學生們受益匪淺。
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認識了動物園的另一個身份,還了解了動物它們的生活習性與保護知識,更在心中種下了保護與共情的種子。未來,雙水小學會繼續(xù)搭建更多科普平臺,讓知識走出課本、走進生活,陪孩子們在探索中成長,在熱愛中前行。(孫林馨 通訊員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