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溝通心靈的橋梁,更是教育工作者手中最溫暖的育人工具。5月26日下午,廣安實驗學校小學班主任及語文老師齊聚一堂,以書為媒、以讀會友,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共讀·共享·共成長”的讀書分享會。小學名班主任工作室以《教師的語言力》為紐帶,聚焦教師語言藝術,探尋教育智慧的進階之路。
解碼語言力量,探尋教育密鑰
主持人蔣雪琴老師以“語言是教育者的第二支粉筆”為喻溫情開場。首位分享者伍嬌老師以“語言——教育的第二課堂”為切入點,帶領老師們深度解讀《教師的語言力》核心內容。她結合書中“表揚、批評、提問、鼓勵以及反向激勵”五個章節(jié),展示了教師如何用精準、真誠的語言,助推學生成長。伍嬌老師分享了班級里一個內向學生因老師的一句作文批注“你的文字像和煦的春風,輕輕吹拂老師的心。期待下次聽你分享故事”而逐漸打開心扉的案例,生動詮釋了語言對學生心理成長的強大影響力。同時,她還提煉書中方法,總結出“具體描述+情感共鳴+成長期待”的語言公式,為班主任們提供了可直接運用的實踐經驗。
多維視角解讀,碰撞思維火花
劉勤老師從“"魔法鑰匙——表揚”展開分享,結合書中“表揚不是廉價的糖果,而是需要精心設計的成長階梯”的理論,分享了班級管理中的一些鮮活案例。她提到表揚學生坐姿端正時,嘗試用“你的后背像小白楊一樣挺拔,連鉛筆都忍不住在紙上跳芭蕾了”替代傳統表揚“坐得真端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更強化了學生成長型思維。劉勤老師還引入書中表揚的黃金三原則——具象化原則、過程化原則、差異化原則,通過模擬師生對話場景,演示如何表揚孩子,讓在場老師直觀感受到語言轉化帶來的教育魔力。
總結引領方向,凝聚成長共識
工作室領銜人羅雪華老師在總結中提出,《教師的語言力》不僅是一本方法論書籍,更是一面照見教育初心的鏡子。她說到,教師的語言是教育溫度與專業(yè)素養(yǎng)的具象化體現,無論是面對學生的困惑、家長的疑慮,還是班級突發(fā)問題,語言的精準運用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建議所有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將書中理論與日常教育場景深度融合,建立“語言反思日記”,通過復盤教育對話,不斷錘煉語言表達的藝術性與感染力。
教育之路,語言為舟;智慧育人,以言傳情。此次讀書分享會如同一堂生動的“教育語言修行課”,讓老師們重新審視日常話語的力量。未來,工作室將繼續(xù)以書為友,深耕教育語言藝術,用更溫暖、更智慧的話語,點亮學生成長之路,書寫更具溫度的教育篇章。(通訊員 羅雪華)
廣安實驗學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