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熱線:028-85056429 通訊員QQ群:197538807
投稿郵箱: 2629731537@qq.com

專家引領,為新科學?蒲邪l(fā)展注入新動能

來源:成都高新新科學校  作者:黃小林  瀏覽量:   發(fā)布時間:2025-06-03

2025年5月30日,成都高新新科學校區(qū)級課題開題論證會成功召開。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本次會議聚焦《校園博物館與美術特色課程融合建設的實踐研究——以成都高新新科學校為例》《以科學素養(yǎng)為導向的融合式校本科技課程建設研究》兩項剛申報成功的區(qū)級課題,邀請成都市教育學會副會長胡燕、原高新區(qū)教育發(fā)展中心教育發(fā)展部部長劉繼紅、高新區(qū)教育發(fā)展中心教研員李宇青等專家領導到場指導,學校行政及課題主研參會。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20250602_230009_001.jpg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專家齊聚,共啟課題研究新篇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會議由教科室主任漆春華主持。她首先向三位深耕課程課題領域的專家致以熱烈的歡迎與誠摯的感謝,并介紹專家在教科研方面取得的卓越業(yè)績——胡燕副會長、劉繼紅部長、李宇青教研員均為區(qū)域教科研領域權威,多次為學校課題研究“把脈問診、指點迷津”。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20250602_230009_002.jpg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學校領導致辭,寄懷勵志篤行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副校長周俊英代表學校致辭。她對出席開題論證會的專家、課題組主研及相關人員表示熱烈歡迎,對支持課題研究的各方表示衷心感謝;并強調學校對教育科研的高度重視,闡述學校在推動課題研究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提供的支持,如設立專項經費、提供研究場地和設備等。同時對課題研究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課題組主研能夠嚴謹治學、扎實推進,確保研究成果具有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最后,周副校長祝愿課題開題論證會能取得圓滿成功、課題研究能順利開展并取得豐碩成果。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20250602_230009_003.jpg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議程有序推進,明晰課題脈絡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李宇青老師首先宣讀兩項課題的立項證書,并與課題負責人繆玲、漆春華合影留念。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兩項課題聚焦“五育并舉”育人目標,前者旨在通過校園博物館與美術課程融合激發(fā)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力,后者以科學素養(yǎng)為導向構建融合式校本科技課程,二者相輔相成,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20250602_230009_007.jpg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美術課題負責人繆玲圍繞“文化浸潤與藝術實踐”,詳細闡述校園博物館資源與美術特色課程融合的實施路徑、預期成果及實踐意義;科技課題召集人王黎娜以“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介紹校本科技課程跨學科融合的課程架構與評價體系。兩份報告邏輯清晰、目標明確,展現了課題組前期的充分準備。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20250602_230009_008.jpg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專家精準指導,優(yōu)化研究路徑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在專家論證環(huán)節(jié),胡燕、劉繼紅、李宇青三位專家分別從課題定位、內容細化、實施策略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專家強調,課題研究需緊扣教育實際,注重成果的可操作性與推廣價值。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課題為引擎,驅動學校高質量發(fā)展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本次開題論證會為兩項課題的順利開展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新科學校將以此次開題為起點,依托專家引領與團隊協作,深耕課題研究,力爭產出兼具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的成果,為區(qū)域教育科研發(fā)展貢獻力量。未來,學校將繼續(xù)秉持“科研興!崩砟睿哉n題研究賦能課程建設與教育創(chuàng)新,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邁上新臺階。(黃小林)gX5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新科學校,區(qū)級課題開題論證會
責任編輯:易鑫  由四川教育在線網整理發(fā)布
網站簡介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5019259號 川公網安備:5101040200025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川)字第00850號 川廣審批準字[2019]13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川網文〔2022〕3363-037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川B2-20200029
廣告聯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