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北京市密云區(qū)教師研修學院院長趙向東率50位教研員赴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水井坊校區(qū),開展“人工智能視域下的教育教學變革與創(chuàng)新”主題交流活動。學校通過專題報告、案例分享和應用展示等形式,全面呈現了AI技術助推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成果。
活動由智慧教育中心主任陳洋主持。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教育集團校長藏玲在致辭中,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熱烈歡迎,隨后,她以《AI時代,課改“深”向何處?》為題,系統闡述了學校作為成都市首批“人工智能+教學”試點校,通過開設“人工智能+X”跨學科課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依托智能技術推動課堂深度融合,轉變學習方式,正在探索一條技術賦能的育人新范式。
在實踐案例分享環(huán)節(jié),科技輔導員方威強老師展示了人工智能課程案例,該案例以超市自助電子秤“不自助”的真實情景構建了單元學習內容,該項目的實施能夠較好地幫助學生將人工智能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這正是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需要的實踐智慧。
信息科技備課組長張惠婷老師則從教學全流程視角,解析了AI工具在課前精準備課、課中動態(tài)生成和課后科學評估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她強調:技術賦能須以教育本質為錨點,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守護育人溫度。兩位教師的精彩分享展示了學校在人工智能校本課程建設和人工智能教育應用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北京市密云區(qū)教師研修學院副院長汪飛在總結中指出,本次活動有效落實了《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的實踐要求,七中育才學校的案例為區(qū)域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范本。他強調,面對智能技術帶來的教育變革,教師需構建“技術理解-教學轉化-價值引領”的專業(yè)發(fā)展路徑。
此次京蓉兩地教育深度對話,不僅展示了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前沿探索,更搭建起跨區(qū)域協同創(chuàng)新的實踐平臺,為推進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思路。(江蕾 通訊員 王謝 趙杰)
七中育才學校水井坊校區(qū),“人工智能視域下的教育教學變革與創(chuàng)新”主題交流活動